星期四, 9月 22, 2005

老本存不夠 絕對是噩夢

■ 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目前國人女性平均壽命已達78.8歲,男性則為73歲,根據估計每三年,平均壽命將再拉長一年,以目前二、三十歲的世代來說,未來有可能晉級「人瑞」。可是活得久卻不見得是件好事,尤其是「如何規劃活到100歲的退休金」對新一代年輕人,絕對是堂必修課。
在退休準備成為顯學的今日,人人都知道退休金要即早規劃,但實際開始行動的人卻不多。「應該先做一個合理的規劃,將人生的線畫出來,幾歲起向右看都是花錢,向左看是累積期。」

兆邦國際理財規劃顧問副總經理顏懷江說,退休後雖不盡然都是支出,也可能有投資收益,但以一般受薪階級來說,可能性不高,因此退休前能存到多少老本相當重要。

首先得先判斷累積期夠不夠長,其次退休需求是否太好高騖遠。累積期不夠長,自然無法存到足夠的資金;無法存到足夠資金,退休生活的預算就得降低。再者「醫療費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遞增,旅遊費則與年齡呈反向遞減,生活費預算須隨物價調整」都是必須事先建立的觀念;若自認退休金累積不易,則須謹記「醫療是靠保健,旅遊靠控制」的原則,養成平時保健的好習慣,便可降低或延緩老年生活的醫療開銷,認為出國旅遊太貴,就留在台灣接近大自然,或在家種種花、養養鳥。

周傑倫今年30歲,目前每月薪水4萬元,計劃65歲退休,假設可活到100歲,相當於退休前有35年累積期,退休後有35年支出期。

若未來年平均物價上漲率3%,退休所得替代率六成而言,傑倫退休前至少得準備1,750萬元才夠,當中還不包括未來醫療費可能也會節節高漲、休閒旅遊等花費問題。準備近兩千萬的退休金若不及早展開動作,絕對是明日的噩夢。以目前條件看來遙不可及的目標,卻想勉力達成,方法有三,一是提早準備,二是調整理財工具,三是延後退休年齡。

提早準備可以降低準備壓力,一般來說,三、四十歲時還得負擔子女養育、房貸、車貸等開銷,想撥出大筆資金理財並不容易,因此踏入社會後即早啟動準備計畫,雖然每次只能投入小錢,但透過時間的複利效果也可發揮小兵立大功的效果。

調整理財工具也是一種方法,舉例來說,年報酬率5%的商品,經過14.4年,本金就可增加一倍,但若希望在10年內達到本金翻倍的效果,就得找到報酬率7.2%以上的投資工具,但也須注意高報酬通常伴隨著高風險。

目前市場上常見用於準備退休金的工具,可概分為五大類,依風險低至高,分別為定存、保險、債券、股票、共同基金、股票。

再沒辦法,只得延後退休年齡。走到這一步也別氣餒,事實上這正是歐美國家的最新潮流。時下有很多人想提早退休,假設45歲退休,活到100歲中間有55歲,漫長的歲月該從事哪些活動,並不容易安排,不如延後退休趁機多賺點錢,或從公司退休後,再找事業第二春,寫寫書都是打發時間又賺錢的好差事。

【2005/09/19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