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月 04, 2006

政院:5年內高速寬頻網路與匯流涵蓋率目標為90%

Rti中央廣播電台 時間: 2006/04/03 撰稿:韓啟賢 編輯:夏治平

  為了建設台灣成為隨手可取得資通訊服務的優質網路社會,行政院科技顧問會議作出結論,要在5年內達成高速寬頻網路與匯流涵蓋率為90%的目標。同時,推動優質網路社會基本法的立法,以解決未來可能發生的社會與網路環境問題。 為了確保台灣資訊國力能夠居於世界領先地位,行政院第26次科技顧問會議作出推動服務隨手可得的優質網路社會(UNS,Ubiquitous Network Society)的具體建議。行政院政務委員林逢慶指出,我國資通訊建設的未來發展願景,是透過隨手可得的e化服務,建設台灣成為世界U(Ubiquitous)化應用櫥窗,並達成在2010年,10M以上高速寬頻網路與匯流涵蓋率達到90%的目標,以滿足下個世代網路數位匯流的需求。林逢慶說:『這個挑戰是越來越大,因為確實有趨緩的現象。』林逢慶表示,具體的措施有三,包括推動符合民眾需求的資通訊生活關鍵應用,積極整備基礎網路建設,完成優質網路社會發展環境等。值得一提的是,會確立推動優質網路社會基本法的立法與相關修法方向,以解決資訊公開,資通訊安全以及全面推動資訊化等問題與挑戰。

星期一, 4月 03, 2006

明年U台灣 軟硬體又見商機

2006.04.02 工商時報 何英煒/台北報導

行政院昨(一)日召開科技顧問會議,計畫二○○七年啟動「數位台灣」第三個階段計畫,即「U台灣計畫」,運用無所不在(Ubiquitous)的運算及行動通訊技術,透過網路提供各項食、醫、住、行等關鍵應用。該計畫可望帶動下一世代軟體和硬體廠商的相關投資和商機,包括下一代網路基礎建設、下一代行動通訊技術、軟體服務,還有開發低價電腦等。

自從網際網路帶來資通訊的革命,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在二○○二年便啟動了「數位台灣」計畫,當時偏重於基礎建設及電子化政府的推動,第二階段是二○○五年至二○○七年,祭出「行動台灣計畫」。

昨日的科顧會議,討論的焦點在於未來網路將無所不在,科技發展重點應該在於如何打造「隨手可得的e化服務」。初步共識是從六大領域來建立旗鑑應用,分別是居家用品的感測網路化、社區安全防護網路、交通生活服務化(如行車安全監控、導航服務、路況速率資訊提供、客運車班次或航班資訊等)、情境式學習服務、生產履歷商品服務(例如食品的產銷履歷資料可以透過RFID紀錄和追蹤)、建構醫療資訊網等。

「U台灣計畫」所帶動軟體硬體業者的商機大概可分為三大塊,第一類是下一代網路基礎建設,包括感測網路(Sensor Network)、下一代寬頻建設(WiMax)、下一世代行動通訊網路建設(3G、4G)等;在硬體方面,行政院有意透過開發低價電腦來建構一個隨時隨地可以提供情境式學習的環境;另外,網路相關的技術,包括RFID無線射頻辨識系統、Zigbee技術、WiMAX無線寬頻網路、車用電子資訊系統及手持式廣播接收技術等需求也會被帶動;對於軟體公司來說,垂直產業的e化服務應用將帶來龐大商機,包括資訊安全、醫療照顧、健康、娛樂、金融服務及車用電子服務等等。

昨日有不少科技界知名人士應邀與會,包括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明基董事長李焜耀、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等,行政院長蘇貞昌、海外科技顧問孔祥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等人也都與會。而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今(二)天將加入科顧會議,擔任強化知識創新人才主題的主持人。

WiMAX世紀大秀 開演在即-技術應用透析

WiMAX世紀大秀 開演在即

在802.16e標準確立後,讓有意發展無線行動寬頻解決方案的廠商
可以積極投入產品的開發工作。
目前包括Intel、Fujitsu、Wavesat、Freescale等晶片廠商
北電、阿爾卡特、諾基亞等設備廠都整裝待發
國內廠商如何運用現有優勢
在下一波世紀熱潮中搶占商機
將是不容忽視的課題。
■企劃/編輯室

電工資訊 . 2006年3月號

Special Focus
焦點報導

技術應用透析
打造新世代
廣域無線網路架構

在有線建置成本不斷增加、無線應用日漸普及的趨勢下,廠商紛紛針對無線通訊應用尋找新方法,而標準即將全面通過的WiMAX,由於在定點之間無線通訊達48公里,在半徑1.5公里之內提供高速無線上網,新通訊方式推出勢必創造新契機。

無線都會區域網路(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WiMAX),可說是近來橫跨通訊、網路、手機與筆記型電腦業者最熱門的議題,因為WiMAX的最大特色,就是能夠有效建立長距離無線通訊使用,以及提供短距離內的高速區域性無線連接。不僅可以讓電信業者快速建立廣域網路連結,並且在包括英特爾(Intel)在內的諸多晶片大廠努力支援下,可望降低相關設備材料成本,提昇網路連接範圍的建置成本。
其實WiMAX推出的時間點遠落後於3G,在早期設計上也以數位資料傳送為主,跟3G以行動語音跟移動數據應用是有相當大的差異。然而當Intel跳入WiMAX領域,開始大肆宣傳WiMAX可能帶來的好處,而電信大廠Nortel與Alcatel也加入WiMAX陣營時,WiMAX便開始躍上新聞報導的熱門版面。
因為WiMAX在技術與規格還沒有成熟之前,就成為通訊市場的當紅炸子雞,使得WiMAX一開始被視為有雷聲大雨點小的態勢,遠遠落後於3G的設備成熟度。然而自從2004年固定式WiMAX應用的802.16-2004標準通過,再加上移動用的802.16e標準也預定在2006年確認,再加上各國政府開始將WiMAX可用頻段開放出來,所以最近WiMAX設備越來越多,應用也越來越實際,新應用通訊商機也開始浮現!

固定式WiMAX vs. 移動式WiMAX

WiMAX的通訊方式與標準倡議,最早是由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IEEE),在2001年12月所推出的IEEE 802.16。該標準規劃的目的是希望透過無線寬頻的技術,有效建立單點對多點(Point-to-Multipoint)的固定式或移動式連接,並且提供與ADSL或T1/E1等數據連線服務相近的傳輸速度。由於早期設計是針對視野可見(Line-Of-Sight, LOS)應用所設計的,無法穿越障礙物,所以在2003年的1月推出802.16a,增加微波穿透障礙物的能力,提供視野不可見(Non Line-Of-Sight, NLOS)環境下的連線能力。後來又因為環境與應用上的差異,還有無線頻譜使用的問題,逐步推出802.16c、802.16d與802.16e。
由於802.16後續規格相當多,各種意見紛紛浮上檯面,使得IEEE無法在預定時間表之內將802.16做定案,因此在2004年6月正式將固定應用的標準與規範(以802.16d為主),整合成WiMAX第一個通用標準802.16-2004,讓全世界通訊業者與政府單位可以根據802.16-2004的標準建議規範,開始協調頻譜與進行產品驗證設計,藉此解決802.16標準遲遲未定的窘況。而這就是WiMAX主要規格之一,一般稱為固定式WiMAX規範,在LOS環境當中,採用10至66GHz的頻譜,在NLOS應用下,使用2至11GHz的波段。
至於另外一個WiMAX主要規格802.16e,一般被稱為移動式WiMAX,則是行動通訊應用為主,提供固定式與移動式的無線網路用戶接入,最重要的是要解決移動通訊當中,WiMAX通訊耗電量過大的問題,以及無線訊號傳送角度在移動當中不固定的狀況。由於802.16e的使用跟既有3G相當類似,包括電信、通訊、網通甚至是政府單位,對於802.16e的標準制定意見更多,規範也更加複雜。因此802.11e的標準制定,一直到2005年12月才正式敲定,所以又被稱為802.16e-2005。

符合802.16-2004通訊標準產品最先成熟

WiMAX在經過這幾年來的紛紛擾擾,以及與2G/2.5G/3G甚至是固網業者的利益糾葛問題,無線通訊晶片組廠商紛紛從2005年開始推出支援802.16-2004規格的通訊晶片,包括Intel、Fujitsu、Wavesat、Redline等廠商,都推出符合802.16-2004標準的晶片組,所以在產品設計上並不會有沒有晶片支援的問題。也因為802.16-2004晶片的推出,在WiMAX論壇(WiMAX Forum)於2005年12月與1月份所公布的互通性測試結果當中,包括Aperto、Redline、Sequans與Wavesat等公司都有產品通過測試,而陸陸續續還會有更多802.16-2004的產品通過驗證。
也因為有產品通過驗證,同時不少國家已經開始開放802.16-2004的特定使用頻譜,所以不管是通訊廠商、行動電話業者甚至是固網業者,都跳下來參與這一塊市場,甚至可以用動作頻頻來形容。因為實際產品所呈現出來的功能,不僅可以快速建立一定距離之內的數據通訊服務,而且在都會區大量建築物阻擋的情況下,也能夠提供一定的連線效果,並不會像傳統無線微波通訊,必須要將天線高高掛越過建築物阻擋才可使用,真的是讓行動電信業者感到驚艷,固網業者卻是壓力十足。
為什麼固定式WiMAX會如此吸引既有行動電話業者呢?因為包括GSM/GPRS/3G等基地台,在系統架構上都必須以T1/E1等數據專線與系統相接,藉此讓行動電話用戶,可以將數位化的語音通訊傳回到行動電信業者數據交換網路當中,進行跨系統的通話,所以包括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亞太寬頻與威寶電信等行動電話業者,是數據專線使用的大宗用戶。當固定式WiMAX的出現有辦法降低數據專線的相關成本,甚至是在更低費用下提供更大頻寬時,不僅系統塞機狀況可大幅改善,營運成本也能減少,只要解決法律方面的問題,當然會被列入在設備採購上規劃的重點。

建置長距離通訊 802.16-2004拔得頭籌

在WiMAX應用上,台灣最早經過電信總局許可正式啟動的802.16-2004應用實例,是嘉義縣政府所規劃的鰲鼓溼地生態展演。鰲鼓溼地位處嘉義縣東石鄉,獨特的人工溼地生態景觀占地近2,000公頃,列為世界上七大溼地之一,孕育了世界上極珍貴稀少的黑面琵鷺,是生態保育學家觀察候鳥遷徙的重要地區。由於腹地廣大,再加上有線環境架設不易,因此採用了802.16-2004的設備與網路監視系統,提供「即時影像回傳技術」與「環境感測資訊收集」等應用,可以在「嘉義縣-無線寬頻入口網站」當中直接觀看影像,當然縣政府單位也透過WiMAX連線,即時連接在鰲鼓溼地當中的水質偵測設備,進行遠端監控與資料收集。
在該案例當中,基地台是架設在東石鄉衛生所的4樓,以單一90度收訊範圍的天線對著鰲鼓溼地當中的數個接收器,直線距離約在7至8公里之間,最遠達到10公里。由於當中有建築物與防風林的阻擋,所以實測無線傳輸速度上傳(設備端到基地台)約有8Mbps,下傳則可達10Mbps。然而之所以會在嘉義縣導入WiMAX應用計畫,這是因為現有的802.16-2004的設備大多是以3.5GHz為主,剛好是衛星固定業務所使用的頻率,而在嘉義縣恰好沒有這類設備,所以才在嘉義縣導入WiMAX應用計畫。
據了解,目前有多處單位或者是地方也開始進行802.16-2004的應用實驗,除了由交通大學、清華大學、中央大學、暨南大學及中華電信研究所所建立的802.16實驗室之外,包括基隆與淡水也都在進行短時間或者是特定實驗目的的WiMAX連接測試,就是希望了解包括在都會、郊外等各種環境當中,WiMAX設備可能使用的方式與效果。畢竟相較於既有的GSM、GPRS甚至3G,WiMAX還是相當新的技術,所以搶先實驗,不僅可以事先了解WiMAX應用的各種可能性,也是讓台灣通訊與電信產品,可以跟世界同步的助力之一。

頻譜與收訊為WiMAX無線城規劃瓶頸

在WiMAX應用當中,無線城市、無線鄉村甚至是無線觀光區,都是技術上可達成的目標,且可搭配既有的Wi-Fi使用,所以不管政府單位、電信業者甚至是固網業者,對於WiMAX可說是既愛又怕,因為WiMAX可以有效降低通訊線路佈建成本,但是頻譜規劃與無線通訊收訊方式,一但規劃錯誤,可是會嚴重影響政府特許執照的發放收入。
尤其是通訊頻譜的規劃,對於WiMAX的影響是最大的。根據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推動(NICI),在2005年9月通過「台灣WiMAX發展藍圖」資料會發現,初步規劃2.5至2.69GHz的30MHz供實驗使用,而3.4至3.7GHz則是提供固網業者作為「基地台後端接取使用(Backhaul)」,或者是進行無線寬頻接取使用,採申請制,不用拍賣。
但是之後包括2.5至2.69GHz在內的WiMAX可用頻段,將以拍賣的方式,所以如果真的要透過WiMAX來建置無線城,恐怕不會只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且同樣的情況,許多國家也都發生商業利益糾紛的問題,因此廠商在開發WiMAX產品時,也要將法規因素列入,這樣才有辦法避免因為利益糾紛所產生的限制,而可賺得WiMAX所帶來的商機。

電工資訊第183期 發展趨勢與市場商機

發展趨勢與市場商機
WiMAX市場大餅好吃!
哪一塊最肥美?

WiMAX可說是近幾年來少見未演先轟動的新通訊技術,其市場商機之豐沛、想像空間之大,更是吸引眾多廠商積極競相卡位。但是,WiMAX市場如此之大,要怎樣才能挖到最大的一處金礦呢?這不但考驗著廠商的技術能力,更考驗著廠商的經營智慧與眼光!

在通訊產業過去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歷經多次不同階段的整合與匯流,而每一次產業生態、技術、應用的整合匯流,都帶動新一波高度成長的商機湧現。WiMAX的出現,其實就是新一波的通訊技術應用大匯流的結果,整合同時被廣泛應用的行動通訊與寬頻網路,後續可能引發的廣大商機想像空間,讓WiMAX未演先轟動,許多廠商積極尋求卡位機會,希望在被認為可能擔任「4G」通訊架構主角的WiMAX市場中先占有一席之地。

市場大餅好吃,要從哪一口開始咬?

WiMAX市場有多大?根據Skylight Research所做的研究,估計WiMAX應用市場產值年複合成長率將維持65%以上的高度成長,而到了2007年時,保守預估全球WiMAX應用市場產值將突破20億美元大關。此部分產值僅係以WiMAX應用服務的產值進行估算,而除了應用服務以外,在基礎建設、周邊設備,以及加值應用設備與服務部分的產值,則更可能遠遠超過此一水準。
WiMAX市場大餅商機之甜美豐碩,以上述的數據來看已是無庸置疑,但這塊市場大餅如此之大,究竟該從哪一塊開始吃?又或者,WiMAX市場商機的後續想像空間如此之大,但究竟哪一部分市場會先起飛,要從何處切入才能搶到頭香,恐怕才是現階段許多廠商迫切急於探究的重點所在。
就WiMAX技術實際商業化應用的方向來看,大致可分為四大主軸,其中包括「行動無線通訊」、「城域型網路」、「鄉村偏遠地區特殊通訊」,以及新興的「行動寬頻應用」。
在「行動無線通訊」部分,WiMAX將可補足既有3G行動通訊技術的不足之處,對於傳送影像郵件,即時串流的行動電視及手機線上遊戲等應用,WiMAX可扮演後置網路(Backhaul)的角色,為3G提供延伸擴充頻寬的可能性,刺激使用者大量使用需要高頻寬傳輸的影像、網路串流、下載等服務。而更進一步的來看,WiMAX的應用其實也等於再導引電信業者與使用者逐步更上層樓,進入4G新世代行動通訊的應用架構中。
而在「城域型網路」部分,過去主要係以有線乙太網路(Ethernet)技術做為主要連接某一區域間的網路架構,通常被稱為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而在無線區域網路技術(WLAN)出現之後,開始有許多廠商嘗試使用WLAN取得有線區域網路,作為佈建MAN應用架構的主要技術。
但因為考慮到WLAN的傳輸距離、涵蓋範圍等問題,其中仍有許多不盡完美之處,而WiMAX長距離的無線行通傳輸能力,正好可搭配有線或無線區域網路,作為連接不同區域網路之間的主要網路技術,例如在一個大型社區中串連不同建築物間區域網路的需求。
WiMAX除了可用在既有通訊網路基礎建設的加值或擴充應用外,對於部分鄉村偏遠地區,或是通訊建設較不發達的地區,也可作為全新主要通訊網路基礎建設的主流技術應用,例如在山區、沙漠、森林等原本建置固定網路或行動通訊基地台困難度較高的地區,透過WiMAX遠距離、高覆蓋率的技術特性,就能大大降低系統建置的難度與成本。
此外,新興的「行動寬頻應用」,更是被看好將可能快速崛起的WiMAX應用之一。此一應用強調的是將WiMAX技術內建入可攜式產品中,讓使用者能夠達到隨時、隨地高速寬頻上網的強力行動特性,包括筆記型電腦、手機、PDA都是可能應用WiMAX技術的終端產品。

Centrino平台席捲WLAN市場 WiMAX如法炮製?

事實上,對一般終端消費者而言,WiMAX技術最有可能快速影響日常生活的應用,就在於新興行動寬頻服務的出現,而其中筆記型電腦將可能成為最先讓終端消費者感受到WiMAX強大魔力的關鍵性終端產品。
主要因為長期主導PC產業發展的Intel,近幾年來也積極嘗試跨入通訊產業發展,而既有獨大的PC平台,就成為Intel跨入通訊產業的強力跳板。之前,Intel就成功的透過將WLAN整合入筆記型電腦晶片的Centrino平台策略,讓Intel快速的從WLAN市場的門外漢,一躍成為主導全球超過70%WLAN產品出貨的霸主。
而同樣的手法,Intel也打算運用在WiMAX上,根據Intel的規劃,其將在2006、2007年間快速將WiMAX導入內建於筆記型電腦中,而2008年則將更進一步將WiMAX導入至手機等手持行動通訊裝置中。雖然外界對於Intel的強勢行銷手法看法兩極,但不可否認的是,以Intel在PC產業界的龍頭地位,只要其登高一呼,相關系統廠商多少也會跟著表態呼應,對整體產業帶來的影響將不容小覷。
就Centrino平台在WLAN市場創造的顯著驚人出貨量來看,即使WiMAX在導入筆記型電腦的初期可能受限於價格、耗電量、應用環境等問題,而無法如當年WLAN一樣通行無阻,但也不至於完全無聲無息。因此,對於大量承接Centrino WLAN模組的廠商而言,緊接而來的WiMAX模組商機雖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的醞釀,但後續市場起飛時所可能引爆的顯著想像空間,卻也仍是相當值得期待。

通訊設備大廠牛刀小試瞄準新興國家電信應用市場

在系統服務建設部分,目前WiMAX實際應用多還是以特定區域範圍為主,也有部分是用於固網寬頻最後一哩的設備建置上,為部分電信業者爭取更多擁有自有「最後一哩」通訊系統資產的空間。目前包括北電、阿爾卡特等大廠,都已相當積極投入此一市場,並且將此部分市場,作為其現階段WiMAX業務操兵演練的重要機會。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先前曾經紅極一時的「BRICs」效應,讓全球投資者的目光開始注意到北美、歐洲等主流市場以外的第三世界新興國家商機。對於通訊設備業者而言,由於既有主流市場電信業資本支出多以汰舊換新為主,成長動力已難再與2000年之前的高峰相比,但相對於此,許多基礎網路通訊建設落後、甚至付之闕如的新興國家市場,就成為通訊設備大廠眼中的美麗新世界,後續的成長性絕對是值得高度期待。
而由於這些新興國家既有的網路通訊建設都已相當老舊,並且有相當大部分區域亟需快速擴充,再加上特殊的地理形勢影響,WiMAX就被認為相當適合用於此類新興國家中。不論是針對既有寬頻通訊架構作為「最後一哩」的延伸網路、抑或是直接作為主流網路基礎建設都相當適合。也因為如此,就有部分廠商看好這一波真正的WiMAX應用興起,將會是以部分新興國家為主。 
 
台灣廠商承接國際大廠訂單有譜

對台灣廠商而言,早就從兩年前就開始積極規劃發展WiMAX技術,儘管當時WiMAX技術還沒有統一的標準,但許多台灣廠商就透過與晶片廠密切合作的方式,扮演晶片廠的系統測試設計中心,與晶片廠幾乎是同步合作發展WiMAX產品。相較於國際級通訊設備大廠積極開拓多個不同應用市場的策略,台灣廠商則是因為挾著與晶片廠合作開發產品的經驗,逐步準備就緒要為潛在大廠客戶設計生產用戶端、或中小型基地台產品。
先前北電就曾向外表示,在用戶端產品部分,已開始與數家台灣廠商接觸,將釋出WiMAX用戶端設備代工訂單,交由台灣廠商代工生產。除此之外,在部分中小型基地台產品部分,也有國際通訊大廠表示,考慮到成本因素,也會尋找特定台灣合作夥伴,希望借重台灣廠商在產品設計製造上的彈性與速度,為其生產中小型基地台產品。
而除了系統設備以外,內建於終端用戶產品的WiMAX模組,也會是台灣廠商接下來可望受惠的主要WiMAX產品線之一,其中包括筆記型電腦、手機、PDA、甚至是MP3都有可能出現內建WiMAX模組的需求。

WiMAX開啟新世代應用高速公路

事實上,WiMAX的應用其實是既有固網寬頻的行動化與既有行動通訊的寬頻化,在這兩大既有通訊主軸的整合加乘效應下,除了為使用者帶來更大的使用便利性外,也等於是為後續在WiMAX架構上的多項新興加值應用開出一條平坦順暢的高速公路。
因為WiMAX的出現,讓既有網路通訊環境中無法完全被滿足的無縫隙通訊環境願景終於可以實現,因為無縫隙通訊環境的出現,將可以讓許多應用出現跨平台、跨領域等全新商機。其中最可能快速實現的應用商機,就在於隨時隨地都可撥打的VoIP服務。以當紅的Skype為例,在過去只能依賴電腦連上網路的應用模式,在無縫隙的通訊環境下,Skype之類的網路語音服務將可走出電腦,成為無線行動網路語音的應用服務產品。而VoIP以外,許多廠商看好的行動電視服務,或是更多元的影音數據資料下載服務,都不再會受到環境、空間的限制,真正可以達到隨時隨地上網的應用服務。
以此來看,除了真刀真槍的直接殺進WiMAX市場卡位以外,廠商在思考如何分食WiMAX大餅商機時,其實也可從加值應用的角度去思考。特別是在無縫隙的通訊環境下,究竟怎樣的加值應用可以踩著巨人的肩膀前進,共同開拓全新的網路通訊新世紀商機熱潮。

電工資訊第183期 產業現況分析

產業現況分析
802.16e標準確立 帶動WiMAX大步向前行

「網路將無所不在」,已不再是一句空談或夢想,既有無線、行動、寬頻網路通訊建設的基礎已然成形,再加上具有高度整合彈性的WiMAX,將就此改寫網路世界的面貌。而2005年是WiMAX熱身的一年,2006年市況則將逐漸加溫,預計2007年起,全球人們將會開始明顯感受到來自WiMAX帶動的新世紀通訊魔力!

1990年代末期掀起的網際網路狂潮,改變的全球人類的生活型態,網路的發明,幾乎打破了地理空間的侷限,資訊快速流通的結果,造就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而身為全球網路設備龍頭的思科執行長John Chambers曾說:「網路將無所不在」,更是精準的點出網路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
而要讓網路無所不在,就是要營造出一個完全被覆蓋的網路通訊環境,也就是所謂的無縫隙通訊環境。在過去網路通訊技術各自為政的時代中,行動通訊與固網通訊涇渭分明的技術分流,使得網路通訊環境不得不因為技術的分隔而出現空隙,但隨著新興網路通訊技術的快速匯流整合,無線、行動、寬頻等應用技術的融合創新,延伸發展中多種新興的網路通訊應用技術,從WLAN、3G、到WiMAX,這些新興技術的出現,直接間接的促使無縫隙網路通訊環境逐步成形。
當使用者對於寬頻網路越來越依賴,就會希望能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都能使用寬頻上網;而當使用者對於可攜式行動通訊的需求越來越高,則就會希望有更進一步的應用整合,將原本固定式的應用轉化為行動可攜式的應用。在消費者使用習慣逐漸成形的因素促使下,無線行動寬頻應用將不再只是一個夢想,而是真正被消費者歡迎且接受的商業化應用解決方案,而WiMAX或許就是無線行動寬頻商業化解決方案的殺手級關鍵應用。

WLAN、3G及WiMAX 是敵是友?

事實上,談到無線、行動、寬頻這三種應用技術,早在WiMAX還沒冒出頭之前,不論是低價、大量快速普及的WLAN,或是電信業投入鉅資建立的3G網路,都認為自己可以扮演無線寬頻行動解決方案的重要角色。
但可惜的是,就技術先天上的限制來看,不論是WLAN或是在3G在行動性(Mobility)及頻寬傳輸速率上,都有其既有的限制與不足之處,若硬是要以此作為真正商業化的無線行動寬頻商業化解決方案,確實顯得有些勉強與不便。
而在WiMAX出現之後,過去在WLAN或3G環境下無法解決的無線行動寬頻應用,似乎突然找到了答案,讓許多廠商認為WiMAX將成為新世代無線行動寬頻網路的主流技術。但對於原本看好支持、或已經大舉投資WLAN熱點(Hot Spot)或3G網路建設的業者或廠商而言,既有的投資都還未開始回收,而今卻又冒出一個新的WiMAX應用,嚴重威脅其既有的投資,自然會對WiMAX此一技術心存疑懼。
也因為如此,產業界在WLAN、3G、WiMAX間的此消彼長或相互取代性上多所關注,特別是投資金額龐大的3G陣營,對於不論是行動性(Mobility)或是頻寬傳輸速率都有極高效能表現的WiMAX,更是戒慎恐懼。
而在WLAN陣營部分,對於WiMAX的態度倒是較為中立平和,認為WLAN與WiMAX基本上可以形成互補共榮的系統,由WLAN負責區域網路,而WiMAX則負責廣域網路,就有廠商巧妙的比喻WLAN與WiMAX之間的關係,認為WLAN就像手指、而WiMAX就是手臂,兩者若能善加合作,就可以順利完成許多工作。

802.16e標準正式確立

事實上,WiMAX先前飽受3G陣營攻擊的重點,就在於先前WiMAX已確定的技術標準為802.16-2004,此一技術標準支援的為固定式的無線寬頻通訊,而無法支援行動無線寬頻通訊。這樣的狀況,可讓強調高度行動性(Mobility)的3G陣營抓住痛腳,集中火力持續強攻WiMAX技術標準在當時的弱點。
但是,由於規範無線行動寬頻的802.16e技術標準,在相關廠商的大力催生下,以極快的速度於2005年底由IEEE確認通過,自此確立了WiMAX技術在行動性(Mobility)的能力,讓WiMAX技術由過去固定式無線寬頻應用,正式跨入市場期待已久的無線行動寬頻應用。
802.16e標準的確立,對於整體WiMAX市場的發展有極為正面的意義,代表所有有意發展無線行動寬頻解決方案的廠商,自此開始將可以802.16e標準作為研發工作的依循方向,將可更積極的投入符合802.16e產品的開發。而眾多廠商競相投入開發產品的結果,將會持續炒熱此一市場,也會讓WiMAX市場發展的腳步加快。
不過,就在大家似乎都看好WiMAX的聲浪中,卻還是有廠商認為,外界對於WiMAX的期望或許過高、甚至可說是不切實際。其中就有廠商表示,有人認為WiMAX基礎建設投資成本低於其他技術,或是不用像3G一樣支付專利費用,因此將有較高的投資效益,但這樣的想法將是非常危險,而且是並不正確的。
更有廠商提出實證研究表示,若要建立一套完整行動通訊系統,802.16e標準技術的頻譜效率低於3G與HSDPA約15%至35%,而在同樣的頻段與涵蓋範圍區域情況下,要建立一套WiMAX服務系統的基地台數量更是明顯高於3G,而就終端設備的耗電量來看,就算802.16e可以支援無線行動寬頻應用,但在高耗電量的情況下,使用者卻還是會受限於電力的限制,而無法達成真正行動化使用的目的。

晶片廠激烈競逐先起跑,設備廠小心前進

在這一波WiMAX的產品開發熱潮中,晶片廠商的態度可說是十分高調,其中又以Intel揚起的WiMAX大旗最為搶眼,而在Intel登高一呼的強大威力下,也有多家設備大廠一改之前舉棋不定的游移態度,轉而與Intel同聲同氣一同為WiMAX唱歌跳舞。但除了Intel以外,目前還有許多晶片廠也積極投入WiMAX產品的開發,例如Fujitsu、Wavesat、Freescale等。
除了多家晶片廠積極投入開發WiMAX晶片以外,部分設備廠也開始著手WiMAX產品線的佈局。其中,北電在WiMAX業務上的發展算是相對最為積極的設備大廠,先前就已接獲加拿大等地區域性的WiMAX建置標案;而阿爾卡特也同樣十分積極的展開策略聯盟合作,先前就宣布與KT結盟發展已被併入802.16e標準的WiBro技術;手機大廠諾基亞在WiMAX產品發展上也不落人後,除了之前宣布將與Intel合作推出WiMAX手機外,其自行開發的WiMAX更可能提前在2007年問世。
隨著WiMAX應用逐步展開,相關的互通性認證也在積極進行中,2006年1月底WiMAX論壇就公布第一波通過固接式WiMAX認證的廠商名單,包括Aperto、Redline、Sequans廠商的基地台產品通過測試,而Wavesat的用戶端設備也通過認證。

沒有商業化應用一切免談,電信業態度是關鍵

但回過頭來看,不論晶片廠或設備廠的企圖心再怎麼強盛,若要讓WiMAX市場真的順利起飛,電信業者的態度絕對是重要關鍵。而根據彙集多家廠商的研究統計資料來看,目前全球約有100至150個WiMAX商業化網路,正在著手興建或已經開始運行服務。
以目前的WiMAX網路建置狀況來看,確實已經跨出成功的第一步,但距離成為電信市場主要應用技術,卻還有一段長路要走。而以目前電信業的態度來看,對於是否投入建置WiMAX網路其實仍有不同看法,即使是較為積極的電信業者,也都先以小區域建置的型態試行建置WiMAX網路,對於大量採用WiMAX的態度仍相當保守。
甚至有廠商認為,電信業者的態度其實將會是影響WiMAX能否起飛的最大關鍵,甚至有可能因為既得利益者的保守心態,讓部分電信業者對於WiMAX抱持排斥抗拒的態度。其中,固接式WiMAX被用來取代寬頻網路「最後一哩」的應用,就可能遭受到既有寬頻網路服務提供者的激烈抵抗,因為在寬頻網路服務中,能掌握最多的「最後一哩」資源,就等於掌握到通往使用者的金庫,沒人願意輕意放棄或出讓。
但在這樣的局面之下,就要看新進電信網路服務業者的決心,若能善用WiMAX的技術特性,敢於投資佈建WiMAX網路,則就有機會打破既有生態局面,另創一番新局。而較值得注意的是,越是新興的市場或落後偏遠的地區,就越有機會讓WiMAX網路先嶄露頭角,因為就成本、建置速度、難度來看,WiMAX相對具有較高的優勢。

2006年備戰,2007年熱潮正式啟動

以目前晶片廠商、設備廠商及電信服務商的規劃進度來看,2005年只能算是WiMAX的熱身階段,而進入2006年之後,隨著固定式WiMAX 802.16-2004晶片供應商增加,設備廠商開始進入量產階段,將先為WiMAX應用建立起一定的基礎。
在應用於無線行動寬頻的802.16e標準正式確定之後,晶片廠與設備廠都還需要近1年的時間來準備開發相關產品,實際無線行動寬頻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時點,估計將落在2007年中。
若要預估後續WiMAX的發展走勢,則除了觀察單一WiMAX網路的建置外,也必須將電信業近2年風起雲湧快速推展的新世代網路(NGN)架構以及整合型網路(Convergence Network) 考慮入內,因為WiMAX技術的出現,將會使得NGN與整合型網路的發展更具有足夠的空間與資源,而電信業者若要靠NGN或整合型網路突破既有營運成長停滯的局面,則就必須不斷尋求新的網路通訊技術搭配應用,WiMAX就會是其中不可忽視的重點。
以此來看,考慮到WiMAX產品開發進度,以及電信業者在新應用業務上的投資腳步,預估2007年起,將會陸續看到更多元化的新興網路架構建置出現,而WiMAX也將在此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想獲利 科技廠得抓住消費趨勢

2006.04.01 中國時報 彭漣漪/專題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和聯電,去年一整年的股價表現平平,DRAM廠也好不到那裡去,投資人會懷疑,到底是市場不好還是企業問題。

事實上,二○○五年全球半導體產業較前年成長六.八%,表現超乎預期的好;但是,台灣晶圓代工業卻衰退六.三%,DRAM和其他製造業自有產品衰退五.一%,都遠低於產業水準。為什麼?

消費電子產品成長快速

沒賭對科技趨勢、跟上產業主流是主要原因。工研院IEK 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彭茂榮分析,台灣IC製造業自有產品集中在資訊應用,晶圓代工以通訊應用為主,而二○○五年全球成長最快的科技產品卻是消費性應用,這是造成台灣半導體業與全球半導體成長力道差異的主要因素。

根據科技產業研究機構WSTS、Dataquest的資料,二○○五年,全球消費性電子產品如MP3播放器、遊戲機、數位電視的成長率為十六%,是所有科技產品類型中最高的;相較之下,無線通訊成長率只有三%,資訊只有七%,遠遠不如消費性電子產品。消費性電子產品產值已逼近二○○四年科技產業明星無線通訊產品。

錯判科技趨勢,企業常常會遭受慘痛市場教訓。網路通訊IC大廠瑞昱,股價曾逼近兩百元,但由於沒跟上網路通訊由有線走向無線的趨勢,獲利一路下跌,目前股價只有三十幾元。

蘋果的iPod大成功,則是資訊業成功轉戰消費電子領域的典型代表。iPod能大賣,除了整合數位音樂平台,說穿了,「就是設計漂亮,消費者喜歡,」連續三年贏得台灣十大國際品牌第一名的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分析,台灣一直從製造業角度在思考事情,專心把產品做得更好、更便宜,但是在未來的品牌至上時代,做出差異化和特色反而更重要。

消費者主導市場需求的時代來臨,促使資訊、通訊、消費性電子、家電產業「數位匯流」加速進行。外出時,可攜式個人化數位商品流行,閱讀器、手機電視、迷你電腦、影音播放器等將快速被市場接受;在家庭中,數位電視、上網遊戲機、數位家電因價位下降、技術到位,也會展開一波驚人的替換潮。

數位匯流將促成各種整合平台成形。國家通訊委員會委員謝進男分析,屆時,各種內容將以數位方式集結成一個超大型的「中央廚房」,再透過各種網路傳遞方式提供給終端用戶,例如行動通訊的無線通訊流、金融機構的金流、購物頻道的物流資訊、電視頻道資訊流以及固網資訊流,可以因「數位」而大匯流。

所以,「消費性運用」,將是未來科技應用的關鍵字。工研院IEK主任杜紫宸預言,未來將是一個「忠於個人」的年代,無所不在的網路將引爆數位生活新紀元。

台灣科技廠商該如何掌握未來消費性運用的趨勢?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朱榮坤認為,現在,消費性電子大廠逐步往資訊領域靠攏,資訊大廠則朝消費性電子領域靠攏,台灣廠商比較好的戰略,是順著後者的方向轉進,正如同英特爾、蘋果走的步驟,因為資訊畢竟是台灣的長處所在。

在數位匯流的消費性應用時代,從廠商投資到個人理財,跟對趨勢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