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MAX世紀大秀 開演在即
在802.16e標準確立後,讓有意發展無線行動寬頻解決方案的廠商
可以積極投入產品的開發工作。
目前包括Intel、Fujitsu、Wavesat、Freescale等晶片廠商
北電、阿爾卡特、諾基亞等設備廠都整裝待發
國內廠商如何運用現有優勢
在下一波世紀熱潮中搶占商機
將是不容忽視的課題。
■企劃/編輯室
電工資訊 . 2006年3月號
Special Focus
焦點報導
技術應用透析
打造新世代
廣域無線網路架構
在有線建置成本不斷增加、無線應用日漸普及的趨勢下,廠商紛紛針對無線通訊應用尋找新方法,而標準即將全面通過的WiMAX,由於在定點之間無線通訊達48公里,在半徑1.5公里之內提供高速無線上網,新通訊方式推出勢必創造新契機。
無線都會區域網路(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WiMAX),可說是近來橫跨通訊、網路、手機與筆記型電腦業者最熱門的議題,因為WiMAX的最大特色,就是能夠有效建立長距離無線通訊使用,以及提供短距離內的高速區域性無線連接。不僅可以讓電信業者快速建立廣域網路連結,並且在包括英特爾(Intel)在內的諸多晶片大廠努力支援下,可望降低相關設備材料成本,提昇網路連接範圍的建置成本。
其實WiMAX推出的時間點遠落後於3G,在早期設計上也以數位資料傳送為主,跟3G以行動語音跟移動數據應用是有相當大的差異。然而當Intel跳入WiMAX領域,開始大肆宣傳WiMAX可能帶來的好處,而電信大廠Nortel與Alcatel也加入WiMAX陣營時,WiMAX便開始躍上新聞報導的熱門版面。
因為WiMAX在技術與規格還沒有成熟之前,就成為通訊市場的當紅炸子雞,使得WiMAX一開始被視為有雷聲大雨點小的態勢,遠遠落後於3G的設備成熟度。然而自從2004年固定式WiMAX應用的802.16-2004標準通過,再加上移動用的802.16e標準也預定在2006年確認,再加上各國政府開始將WiMAX可用頻段開放出來,所以最近WiMAX設備越來越多,應用也越來越實際,新應用通訊商機也開始浮現!
固定式WiMAX vs. 移動式WiMAX
WiMAX的通訊方式與標準倡議,最早是由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IEEE),在2001年12月所推出的IEEE 802.16。該標準規劃的目的是希望透過無線寬頻的技術,有效建立單點對多點(Point-to-Multipoint)的固定式或移動式連接,並且提供與ADSL或T1/E1等數據連線服務相近的傳輸速度。由於早期設計是針對視野可見(Line-Of-Sight, LOS)應用所設計的,無法穿越障礙物,所以在2003年的1月推出802.16a,增加微波穿透障礙物的能力,提供視野不可見(Non Line-Of-Sight, NLOS)環境下的連線能力。後來又因為環境與應用上的差異,還有無線頻譜使用的問題,逐步推出802.16c、802.16d與802.16e。
由於802.16後續規格相當多,各種意見紛紛浮上檯面,使得IEEE無法在預定時間表之內將802.16做定案,因此在2004年6月正式將固定應用的標準與規範(以802.16d為主),整合成WiMAX第一個通用標準802.16-2004,讓全世界通訊業者與政府單位可以根據802.16-2004的標準建議規範,開始協調頻譜與進行產品驗證設計,藉此解決802.16標準遲遲未定的窘況。而這就是WiMAX主要規格之一,一般稱為固定式WiMAX規範,在LOS環境當中,採用10至66GHz的頻譜,在NLOS應用下,使用2至11GHz的波段。
至於另外一個WiMAX主要規格802.16e,一般被稱為移動式WiMAX,則是行動通訊應用為主,提供固定式與移動式的無線網路用戶接入,最重要的是要解決移動通訊當中,WiMAX通訊耗電量過大的問題,以及無線訊號傳送角度在移動當中不固定的狀況。由於802.16e的使用跟既有3G相當類似,包括電信、通訊、網通甚至是政府單位,對於802.16e的標準制定意見更多,規範也更加複雜。因此802.11e的標準制定,一直到2005年12月才正式敲定,所以又被稱為802.16e-2005。
符合802.16-2004通訊標準產品最先成熟
WiMAX在經過這幾年來的紛紛擾擾,以及與2G/2.5G/3G甚至是固網業者的利益糾葛問題,無線通訊晶片組廠商紛紛從2005年開始推出支援802.16-2004規格的通訊晶片,包括Intel、Fujitsu、Wavesat、Redline等廠商,都推出符合802.16-2004標準的晶片組,所以在產品設計上並不會有沒有晶片支援的問題。也因為802.16-2004晶片的推出,在WiMAX論壇(WiMAX Forum)於2005年12月與1月份所公布的互通性測試結果當中,包括Aperto、Redline、Sequans與Wavesat等公司都有產品通過測試,而陸陸續續還會有更多802.16-2004的產品通過驗證。
也因為有產品通過驗證,同時不少國家已經開始開放802.16-2004的特定使用頻譜,所以不管是通訊廠商、行動電話業者甚至是固網業者,都跳下來參與這一塊市場,甚至可以用動作頻頻來形容。因為實際產品所呈現出來的功能,不僅可以快速建立一定距離之內的數據通訊服務,而且在都會區大量建築物阻擋的情況下,也能夠提供一定的連線效果,並不會像傳統無線微波通訊,必須要將天線高高掛越過建築物阻擋才可使用,真的是讓行動電信業者感到驚艷,固網業者卻是壓力十足。
為什麼固定式WiMAX會如此吸引既有行動電話業者呢?因為包括GSM/GPRS/3G等基地台,在系統架構上都必須以T1/E1等數據專線與系統相接,藉此讓行動電話用戶,可以將數位化的語音通訊傳回到行動電信業者數據交換網路當中,進行跨系統的通話,所以包括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亞太寬頻與威寶電信等行動電話業者,是數據專線使用的大宗用戶。當固定式WiMAX的出現有辦法降低數據專線的相關成本,甚至是在更低費用下提供更大頻寬時,不僅系統塞機狀況可大幅改善,營運成本也能減少,只要解決法律方面的問題,當然會被列入在設備採購上規劃的重點。
建置長距離通訊 802.16-2004拔得頭籌
在WiMAX應用上,台灣最早經過電信總局許可正式啟動的802.16-2004應用實例,是嘉義縣政府所規劃的鰲鼓溼地生態展演。鰲鼓溼地位處嘉義縣東石鄉,獨特的人工溼地生態景觀占地近2,000公頃,列為世界上七大溼地之一,孕育了世界上極珍貴稀少的黑面琵鷺,是生態保育學家觀察候鳥遷徙的重要地區。由於腹地廣大,再加上有線環境架設不易,因此採用了802.16-2004的設備與網路監視系統,提供「即時影像回傳技術」與「環境感測資訊收集」等應用,可以在「嘉義縣-無線寬頻入口網站」當中直接觀看影像,當然縣政府單位也透過WiMAX連線,即時連接在鰲鼓溼地當中的水質偵測設備,進行遠端監控與資料收集。
在該案例當中,基地台是架設在東石鄉衛生所的4樓,以單一90度收訊範圍的天線對著鰲鼓溼地當中的數個接收器,直線距離約在7至8公里之間,最遠達到10公里。由於當中有建築物與防風林的阻擋,所以實測無線傳輸速度上傳(設備端到基地台)約有8Mbps,下傳則可達10Mbps。然而之所以會在嘉義縣導入WiMAX應用計畫,這是因為現有的802.16-2004的設備大多是以3.5GHz為主,剛好是衛星固定業務所使用的頻率,而在嘉義縣恰好沒有這類設備,所以才在嘉義縣導入WiMAX應用計畫。
據了解,目前有多處單位或者是地方也開始進行802.16-2004的應用實驗,除了由交通大學、清華大學、中央大學、暨南大學及中華電信研究所所建立的802.16實驗室之外,包括基隆與淡水也都在進行短時間或者是特定實驗目的的WiMAX連接測試,就是希望了解包括在都會、郊外等各種環境當中,WiMAX設備可能使用的方式與效果。畢竟相較於既有的GSM、GPRS甚至3G,WiMAX還是相當新的技術,所以搶先實驗,不僅可以事先了解WiMAX應用的各種可能性,也是讓台灣通訊與電信產品,可以跟世界同步的助力之一。
頻譜與收訊為WiMAX無線城規劃瓶頸
在WiMAX應用當中,無線城市、無線鄉村甚至是無線觀光區,都是技術上可達成的目標,且可搭配既有的Wi-Fi使用,所以不管政府單位、電信業者甚至是固網業者,對於WiMAX可說是既愛又怕,因為WiMAX可以有效降低通訊線路佈建成本,但是頻譜規劃與無線通訊收訊方式,一但規劃錯誤,可是會嚴重影響政府特許執照的發放收入。
尤其是通訊頻譜的規劃,對於WiMAX的影響是最大的。根據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推動(NICI),在2005年9月通過「台灣WiMAX發展藍圖」資料會發現,初步規劃2.5至2.69GHz的30MHz供實驗使用,而3.4至3.7GHz則是提供固網業者作為「基地台後端接取使用(Backhaul)」,或者是進行無線寬頻接取使用,採申請制,不用拍賣。
但是之後包括2.5至2.69GHz在內的WiMAX可用頻段,將以拍賣的方式,所以如果真的要透過WiMAX來建置無線城,恐怕不會只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且同樣的情況,許多國家也都發生商業利益糾紛的問題,因此廠商在開發WiMAX產品時,也要將法規因素列入,這樣才有辦法避免因為利益糾紛所產生的限制,而可賺得WiMAX所帶來的商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