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現況分析
802.16e標準確立 帶動WiMAX大步向前行
「網路將無所不在」,已不再是一句空談或夢想,既有無線、行動、寬頻網路通訊建設的基礎已然成形,再加上具有高度整合彈性的WiMAX,將就此改寫網路世界的面貌。而2005年是WiMAX熱身的一年,2006年市況則將逐漸加溫,預計2007年起,全球人們將會開始明顯感受到來自WiMAX帶動的新世紀通訊魔力!
1990年代末期掀起的網際網路狂潮,改變的全球人類的生活型態,網路的發明,幾乎打破了地理空間的侷限,資訊快速流通的結果,造就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而身為全球網路設備龍頭的思科執行長John Chambers曾說:「網路將無所不在」,更是精準的點出網路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
而要讓網路無所不在,就是要營造出一個完全被覆蓋的網路通訊環境,也就是所謂的無縫隙通訊環境。在過去網路通訊技術各自為政的時代中,行動通訊與固網通訊涇渭分明的技術分流,使得網路通訊環境不得不因為技術的分隔而出現空隙,但隨著新興網路通訊技術的快速匯流整合,無線、行動、寬頻等應用技術的融合創新,延伸發展中多種新興的網路通訊應用技術,從WLAN、3G、到WiMAX,這些新興技術的出現,直接間接的促使無縫隙網路通訊環境逐步成形。
當使用者對於寬頻網路越來越依賴,就會希望能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都能使用寬頻上網;而當使用者對於可攜式行動通訊的需求越來越高,則就會希望有更進一步的應用整合,將原本固定式的應用轉化為行動可攜式的應用。在消費者使用習慣逐漸成形的因素促使下,無線行動寬頻應用將不再只是一個夢想,而是真正被消費者歡迎且接受的商業化應用解決方案,而WiMAX或許就是無線行動寬頻商業化解決方案的殺手級關鍵應用。
WLAN、3G及WiMAX 是敵是友?
事實上,談到無線、行動、寬頻這三種應用技術,早在WiMAX還沒冒出頭之前,不論是低價、大量快速普及的WLAN,或是電信業投入鉅資建立的3G網路,都認為自己可以扮演無線寬頻行動解決方案的重要角色。
但可惜的是,就技術先天上的限制來看,不論是WLAN或是在3G在行動性(Mobility)及頻寬傳輸速率上,都有其既有的限制與不足之處,若硬是要以此作為真正商業化的無線行動寬頻商業化解決方案,確實顯得有些勉強與不便。
而在WiMAX出現之後,過去在WLAN或3G環境下無法解決的無線行動寬頻應用,似乎突然找到了答案,讓許多廠商認為WiMAX將成為新世代無線行動寬頻網路的主流技術。但對於原本看好支持、或已經大舉投資WLAN熱點(Hot Spot)或3G網路建設的業者或廠商而言,既有的投資都還未開始回收,而今卻又冒出一個新的WiMAX應用,嚴重威脅其既有的投資,自然會對WiMAX此一技術心存疑懼。
也因為如此,產業界在WLAN、3G、WiMAX間的此消彼長或相互取代性上多所關注,特別是投資金額龐大的3G陣營,對於不論是行動性(Mobility)或是頻寬傳輸速率都有極高效能表現的WiMAX,更是戒慎恐懼。
而在WLAN陣營部分,對於WiMAX的態度倒是較為中立平和,認為WLAN與WiMAX基本上可以形成互補共榮的系統,由WLAN負責區域網路,而WiMAX則負責廣域網路,就有廠商巧妙的比喻WLAN與WiMAX之間的關係,認為WLAN就像手指、而WiMAX就是手臂,兩者若能善加合作,就可以順利完成許多工作。
802.16e標準正式確立
事實上,WiMAX先前飽受3G陣營攻擊的重點,就在於先前WiMAX已確定的技術標準為802.16-2004,此一技術標準支援的為固定式的無線寬頻通訊,而無法支援行動無線寬頻通訊。這樣的狀況,可讓強調高度行動性(Mobility)的3G陣營抓住痛腳,集中火力持續強攻WiMAX技術標準在當時的弱點。
但是,由於規範無線行動寬頻的802.16e技術標準,在相關廠商的大力催生下,以極快的速度於2005年底由IEEE確認通過,自此確立了WiMAX技術在行動性(Mobility)的能力,讓WiMAX技術由過去固定式無線寬頻應用,正式跨入市場期待已久的無線行動寬頻應用。
802.16e標準的確立,對於整體WiMAX市場的發展有極為正面的意義,代表所有有意發展無線行動寬頻解決方案的廠商,自此開始將可以802.16e標準作為研發工作的依循方向,將可更積極的投入符合802.16e產品的開發。而眾多廠商競相投入開發產品的結果,將會持續炒熱此一市場,也會讓WiMAX市場發展的腳步加快。
不過,就在大家似乎都看好WiMAX的聲浪中,卻還是有廠商認為,外界對於WiMAX的期望或許過高、甚至可說是不切實際。其中就有廠商表示,有人認為WiMAX基礎建設投資成本低於其他技術,或是不用像3G一樣支付專利費用,因此將有較高的投資效益,但這樣的想法將是非常危險,而且是並不正確的。
更有廠商提出實證研究表示,若要建立一套完整行動通訊系統,802.16e標準技術的頻譜效率低於3G與HSDPA約15%至35%,而在同樣的頻段與涵蓋範圍區域情況下,要建立一套WiMAX服務系統的基地台數量更是明顯高於3G,而就終端設備的耗電量來看,就算802.16e可以支援無線行動寬頻應用,但在高耗電量的情況下,使用者卻還是會受限於電力的限制,而無法達成真正行動化使用的目的。
晶片廠激烈競逐先起跑,設備廠小心前進
在這一波WiMAX的產品開發熱潮中,晶片廠商的態度可說是十分高調,其中又以Intel揚起的WiMAX大旗最為搶眼,而在Intel登高一呼的強大威力下,也有多家設備大廠一改之前舉棋不定的游移態度,轉而與Intel同聲同氣一同為WiMAX唱歌跳舞。但除了Intel以外,目前還有許多晶片廠也積極投入WiMAX產品的開發,例如Fujitsu、Wavesat、Freescale等。
除了多家晶片廠積極投入開發WiMAX晶片以外,部分設備廠也開始著手WiMAX產品線的佈局。其中,北電在WiMAX業務上的發展算是相對最為積極的設備大廠,先前就已接獲加拿大等地區域性的WiMAX建置標案;而阿爾卡特也同樣十分積極的展開策略聯盟合作,先前就宣布與KT結盟發展已被併入802.16e標準的WiBro技術;手機大廠諾基亞在WiMAX產品發展上也不落人後,除了之前宣布將與Intel合作推出WiMAX手機外,其自行開發的WiMAX更可能提前在2007年問世。
隨著WiMAX應用逐步展開,相關的互通性認證也在積極進行中,2006年1月底WiMAX論壇就公布第一波通過固接式WiMAX認證的廠商名單,包括Aperto、Redline、Sequans廠商的基地台產品通過測試,而Wavesat的用戶端設備也通過認證。
沒有商業化應用一切免談,電信業態度是關鍵
但回過頭來看,不論晶片廠或設備廠的企圖心再怎麼強盛,若要讓WiMAX市場真的順利起飛,電信業者的態度絕對是重要關鍵。而根據彙集多家廠商的研究統計資料來看,目前全球約有100至150個WiMAX商業化網路,正在著手興建或已經開始運行服務。
以目前的WiMAX網路建置狀況來看,確實已經跨出成功的第一步,但距離成為電信市場主要應用技術,卻還有一段長路要走。而以目前電信業的態度來看,對於是否投入建置WiMAX網路其實仍有不同看法,即使是較為積極的電信業者,也都先以小區域建置的型態試行建置WiMAX網路,對於大量採用WiMAX的態度仍相當保守。
甚至有廠商認為,電信業者的態度其實將會是影響WiMAX能否起飛的最大關鍵,甚至有可能因為既得利益者的保守心態,讓部分電信業者對於WiMAX抱持排斥抗拒的態度。其中,固接式WiMAX被用來取代寬頻網路「最後一哩」的應用,就可能遭受到既有寬頻網路服務提供者的激烈抵抗,因為在寬頻網路服務中,能掌握最多的「最後一哩」資源,就等於掌握到通往使用者的金庫,沒人願意輕意放棄或出讓。
但在這樣的局面之下,就要看新進電信網路服務業者的決心,若能善用WiMAX的技術特性,敢於投資佈建WiMAX網路,則就有機會打破既有生態局面,另創一番新局。而較值得注意的是,越是新興的市場或落後偏遠的地區,就越有機會讓WiMAX網路先嶄露頭角,因為就成本、建置速度、難度來看,WiMAX相對具有較高的優勢。
2006年備戰,2007年熱潮正式啟動
以目前晶片廠商、設備廠商及電信服務商的規劃進度來看,2005年只能算是WiMAX的熱身階段,而進入2006年之後,隨著固定式WiMAX 802.16-2004晶片供應商增加,設備廠商開始進入量產階段,將先為WiMAX應用建立起一定的基礎。
在應用於無線行動寬頻的802.16e標準正式確定之後,晶片廠與設備廠都還需要近1年的時間來準備開發相關產品,實際無線行動寬頻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時點,估計將落在2007年中。
若要預估後續WiMAX的發展走勢,則除了觀察單一WiMAX網路的建置外,也必須將電信業近2年風起雲湧快速推展的新世代網路(NGN)架構以及整合型網路(Convergence Network) 考慮入內,因為WiMAX技術的出現,將會使得NGN與整合型網路的發展更具有足夠的空間與資源,而電信業者若要靠NGN或整合型網路突破既有營運成長停滯的局面,則就必須不斷尋求新的網路通訊技術搭配應用,WiMAX就會是其中不可忽視的重點。
以此來看,考慮到WiMAX產品開發進度,以及電信業者在新應用業務上的投資腳步,預估2007年起,將會陸續看到更多元化的新興網路架構建置出現,而WiMAX也將在此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